
今年测土配方施肥大推进
测土配方施肥掀高潮
我国自2005年开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今年再掀新高潮,是历年来推广力度最大、成效最为显著的一年,速度明显加快。
今年5月19日,在山东烟台召开的全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会议上,农业部明确提出我国测土配方施肥重点转变,我国测土配方工作中的第一轮测土工作已结束,很多项目县已经进入新一轮测试土壤样品周期。与土壤测试配套的肥效试验在各地广泛开展,为科学制定农作物施肥指标体系和配方肥配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年全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重心转移到配方肥推广应用新阶段,将纸上的施肥配方变成田里的配方肥,将专家的施肥建议和农业部门的技术方案变成农民科学施肥的自觉行动,努力改进农民粗放施肥方式。
今年测土配方施肥实施了“三定一评”新机制:
一是确定配方肥供应区域。今年全国筛选确定100个县(场)、1000个乡镇、10000个村作为农企合作推广配方肥试点区域,力争实现配方肥推广应用到县域主要作物、主要土壤类型和所有行政村。按照“部省共建、上下联动”的方式,对示范县(场)、示范乡镇跟踪管理。
二是确定配方肥供应企业。根据肥料企业规模、配方肥生产积极性、技术服务能力和产品质量信誉等基本条件,采取“企业自愿、省里推荐、行业协会会商、部里审定”的方式,筛选确定了中化化肥等100家肥料企业为2012年全国配方肥推广试点企业,并以100个示范县(场)为核心试点区域,加强农企合作和配方肥产需对接,共同推动配方肥推广应用。
三是确定配方肥推广模式。近年来,各地探索了整建制推进测土配方施肥的六大模式,即以政府为主导、农工商合作推动的合力推进模式、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的合作社带动模式、实行订单式生产供应的配方肥直供模式、以挂牌认定基层肥料经销商为主体的定点供销服务模式、以农化服务组织为主体的统测统配统供模式、以乡村智能化配肥网点为主体的现场混配供肥模式。
“一评”即是开展年终绩效考评。考评结果一是作为下年度有关项目资金安排参考依据,二是对试点企业的考评结果作为下年度农企合作参考依据。
特别是从全国化肥企业中选择了年产能在50万-100万吨、生产配方肥积极性比较高,并且诚实守信,没有信用污点的100家企业作为配方肥供肥单位,大大提高了化肥生产企业的参与积极性,也使测土配方施肥的肥料来源落到了实处,体现了农企对接的指导思想,逐步形成了“政府测土、专家配方、企业配送、农民用肥”的运行机制,这是今年测土配方施肥的一大亮点。据悉,100家试点企业今年配方肥生产供应意向约300万吨,比上年增加约40%。
今年9月26日,在甘肃兰州举行的第十四届肥料信息交流暨产品交易会(简称“双交会”)上,测土配方成为本届展会热门话题,一批测土配方施肥试点企业踊跃参展。中盐安徽红四方、安徽司尔特、河北硅谷、山东施可丰等农企对接试点企业均在展会上展出了最新产品。与测土配方施肥迅速升温相对应的是,配肥设备的研发开始加速,智能配肥机在肥料展区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据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叶贞琴介绍,测土配方施肥实施7年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57亿元,项目县(场、单位)达到2498个,推广面积达到12亿亩以上,惠及了全国2/3的农户,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试点到“全覆盖”的历史性跨越,测土配方施肥作为农业生产的一项单项技术,覆盖面之广、影响面之大,在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历史上尚属首次。今年中央财政安排转移支付资金7亿元,继续支持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一号文件”成助推剂
今年测土配方施肥取得突破性进展,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一号文件”成为主要的推动剂。今年“一号文件”名为《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其中一个重点就是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尤其是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着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最受广大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人员欢迎的政策亮点有两个:一个是关于农业科技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的“三性”论述,这一论述给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吃下了“定心丸”;另一个就是关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一个衔接、两个覆盖”的政策,即乡镇农技人员工资待遇要与当地事业单位的平均收入相衔接,让农业科研人员一心一意搞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而不是到处“找饭吃”。
“一号文件”出台后,大大提高了基层农技人员的积极性,基层农技体系得到大力加强,农业科技推广进入一个新时代,这也让测土配方施肥大获其益。测土配方施肥按道理来说是项政府工程,主要应该由政府部门去做,但由于以前农技推广力量不足,本来应该由政府去做的事却变成了大多由化肥企业去做,不仅加重了企业负担,效果也不一定好。如今专门有部门、有人员去从事这项工作,同时农技部门又有现成的推广网络,以及和农民的天然接近性、农民对农技人员的高度信赖性,使得测土配方施肥的推进工作大大加快。
政府部门今年对测土配方施肥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在人财物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许多地方都配备了智能配肥机,一举解决了测土配方施肥的诸多难点。
测土配方施肥的原理非常简单:作物缺什么元素就补充什么元素,需要多少补多少,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作物的需要;同时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用量,以达到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省劳力、节支增收的目的。但实施难点是:农民并不知道土壤里的养分有什么、有多少,作物缺什么、缺多少;卖肥的商家和用肥的农民都没有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而技术推广部门又不生产肥料,企业生产又必须要达到一定的规模(如一批次500吨)以上才能生产。这也导致前些年测土配方施肥一直推广不快。
今年以来,智能配肥机在湖北、浙江、广西等地广泛推广使用,这种集测土、配方、供肥于一体的智能终端配肥新模式,相当于把配肥车间建到了农户家门口。在湖北江汉平原,一位农民拿着IC卡来为13亩农田配肥,不到两分钟,第一袋配方肥就出现在面前。
据专家介绍,智能终端配肥设备是工业机械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农户只要在上一年的冬季自己取土送到配肥点,智能终端配肥网络就会记录并保存每个农户、每块田的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种类信息,并发给农户一张记录了这些信息的IC卡。用肥时,配肥站工作人员使用IC卡“人机对话”,智能终端配肥设备就能计算出符合某块田某种作物这一季所需要肥料的各养分的数量,并指令一铵、大颗粒尿素、颗粒氯化钾以及中微量元素等原料按不同比例从进料口输入,一块田一配方、一袋肥一加工。
在这里,既可监管配方,亦可追溯配方肥质量。配肥设备生产厂家、当地土肥站、配肥网点组成了一个小型的局域网,土肥站可以在后台校验配方,进行行业监管。智能终端配肥设备的电脑就是一个电子账本,配肥数据自动生成了表格,每一袋肥的质量都可被追溯。目前,江汉平原及其周边地区有109个智能终端配肥网点,每年可为40万亩耕地“量身定做”配方肥3万多吨。
对化肥市场影响深远
测土配方施肥的作用是巨大的,农业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据对农户抽样调查,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田块,小麦、水稻、玉米亩均增产3.7%、3.8%和5.9%,增收30元以上,蔬菜、果树等园艺作物亩均增收100元以上;促进了生产成本和资源消耗“双节”。在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一般每亩减少不合理施肥量1―2公斤(折纯)。截至2011年,全国累计减少不合理施肥700多万吨,据专家推算,相当于节约燃煤182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730万吨,减少氮、磷流失6%-30%,有效减轻了面源污染。加速了施肥结构和肥料产业结构“双优”。促进了肥料产业、施肥结构优化调整,配方肥施用比例逐步上升,氮肥用量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初步控制;推动了科学施肥水平和肥料利用率“双提”,通过专家组对肥料利用率测算和验证试验分析,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粮棉油作物氮、磷、钾肥平均利用率分别为37%、22%和46%,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氮、磷、钾肥平均利用率分别提高6%、4%和1%。
2011年全年全国配方肥施肥总量为560万吨(折纯),约占全国所有耕种用肥总量的10%,作为底肥使用的配方肥已经占到全国底肥总用量的20%-30%。农业部提出的目标是,2-3年后,我国配方肥要占到底肥的60%,力争2015年化肥利用率提高3个百分点,测土配方施肥要 从“配肥到户”到“施肥到田” 。
农民参与测土配方施肥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农民在传统用肥条件下,增产已经相当困难,特别是种田大户,迫切需要根据测土配方,有针对性用肥,降低投入提高效益。化肥价格涨幅越大,农民对测土配方施肥的需求就越迫切。
另外,测土配方施肥还在向更深层次发展,除了大田作物外,果蔬、园艺方面的测土配方施肥也越来越多,湖南等地林业测土配方施肥也在启动。
测土配方施肥对化肥市场的影响深远。我国每年化肥消费总量约为折纯量5000万吨,年增长率约3%,测土配方每亩至少能减少不合理施肥1千克,全国18亿亩耕地,如果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相当于每年要减少不合理施肥180万吨,相当于5000万吨的3.6%,与目前的化肥消费年均增长率3%基本相当,意味着今后化肥需求增速可能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影响最大的是氮肥,因为我国氮肥施用过量的现象比较突出,而钾肥则普遍表现为施肥不足,钾肥需求量还可能出现一定增长。未来要通过深化测土配方施肥来带动肥料产业结构优化。
11月10日,在山东潍坊召开的第十三届磷复肥产销会上,农业部种植司黄辉处长做了《现代农业与科学施肥》的演讲,提出科学施肥应达到测土配方施肥范围扩大、施肥结构优化、化肥利用率提高等一系列目标。
1.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目标覆盖到所有的农业县,引导企业参与,整县市推进策略。培养农民科学施肥技术,让其转变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提高农化服务。
2.大力开发利用有机肥资源:一是开发利用有机肥;二是扩大秸秆还田;三是研发推进新型肥料。
目前农业部大力推行农企合作推广配方肥,目的是:技术入户、配方肥下地和肥料产品结构优化。企业可以通过建立销售网点、建立配肥服务网点和建立农化服务组织等方式进行参与。
整体看,随着测土配方施肥的不断深入,将对我国的化肥使用量及化肥品种结构产生较大影响,化肥企业应密切关注其变化,积极投入到测土配方施肥工程中来。
我国自2005年开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今年再掀新高潮,是历年来推广力度最大、成效最为显著的一年,速度明显加快。
今年5月19日,在山东烟台召开的全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会议上,农业部明确提出我国测土配方施肥重点转变,我国测土配方工作中的第一轮测土工作已结束,很多项目县已经进入新一轮测试土壤样品周期。与土壤测试配套的肥效试验在各地广泛开展,为科学制定农作物施肥指标体系和配方肥配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年全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重心转移到配方肥推广应用新阶段,将纸上的施肥配方变成田里的配方肥,将专家的施肥建议和农业部门的技术方案变成农民科学施肥的自觉行动,努力改进农民粗放施肥方式。
今年测土配方施肥实施了“三定一评”新机制:
一是确定配方肥供应区域。今年全国筛选确定100个县(场)、1000个乡镇、10000个村作为农企合作推广配方肥试点区域,力争实现配方肥推广应用到县域主要作物、主要土壤类型和所有行政村。按照“部省共建、上下联动”的方式,对示范县(场)、示范乡镇跟踪管理。
二是确定配方肥供应企业。根据肥料企业规模、配方肥生产积极性、技术服务能力和产品质量信誉等基本条件,采取“企业自愿、省里推荐、行业协会会商、部里审定”的方式,筛选确定了中化化肥等100家肥料企业为2012年全国配方肥推广试点企业,并以100个示范县(场)为核心试点区域,加强农企合作和配方肥产需对接,共同推动配方肥推广应用。
三是确定配方肥推广模式。近年来,各地探索了整建制推进测土配方施肥的六大模式,即以政府为主导、农工商合作推动的合力推进模式、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的合作社带动模式、实行订单式生产供应的配方肥直供模式、以挂牌认定基层肥料经销商为主体的定点供销服务模式、以农化服务组织为主体的统测统配统供模式、以乡村智能化配肥网点为主体的现场混配供肥模式。
“一评”即是开展年终绩效考评。考评结果一是作为下年度有关项目资金安排参考依据,二是对试点企业的考评结果作为下年度农企合作参考依据。
特别是从全国化肥企业中选择了年产能在50万-100万吨、生产配方肥积极性比较高,并且诚实守信,没有信用污点的100家企业作为配方肥供肥单位,大大提高了化肥生产企业的参与积极性,也使测土配方施肥的肥料来源落到了实处,体现了农企对接的指导思想,逐步形成了“政府测土、专家配方、企业配送、农民用肥”的运行机制,这是今年测土配方施肥的一大亮点。据悉,100家试点企业今年配方肥生产供应意向约300万吨,比上年增加约40%。
今年9月26日,在甘肃兰州举行的第十四届肥料信息交流暨产品交易会(简称“双交会”)上,测土配方成为本届展会热门话题,一批测土配方施肥试点企业踊跃参展。中盐安徽红四方、安徽司尔特、河北硅谷、山东施可丰等农企对接试点企业均在展会上展出了最新产品。与测土配方施肥迅速升温相对应的是,配肥设备的研发开始加速,智能配肥机在肥料展区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据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叶贞琴介绍,测土配方施肥实施7年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57亿元,项目县(场、单位)达到2498个,推广面积达到12亿亩以上,惠及了全国2/3的农户,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试点到“全覆盖”的历史性跨越,测土配方施肥作为农业生产的一项单项技术,覆盖面之广、影响面之大,在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历史上尚属首次。今年中央财政安排转移支付资金7亿元,继续支持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一号文件”成助推剂
今年测土配方施肥取得突破性进展,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一号文件”成为主要的推动剂。今年“一号文件”名为《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其中一个重点就是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尤其是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着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最受广大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人员欢迎的政策亮点有两个:一个是关于农业科技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的“三性”论述,这一论述给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吃下了“定心丸”;另一个就是关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一个衔接、两个覆盖”的政策,即乡镇农技人员工资待遇要与当地事业单位的平均收入相衔接,让农业科研人员一心一意搞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而不是到处“找饭吃”。
“一号文件”出台后,大大提高了基层农技人员的积极性,基层农技体系得到大力加强,农业科技推广进入一个新时代,这也让测土配方施肥大获其益。测土配方施肥按道理来说是项政府工程,主要应该由政府部门去做,但由于以前农技推广力量不足,本来应该由政府去做的事却变成了大多由化肥企业去做,不仅加重了企业负担,效果也不一定好。如今专门有部门、有人员去从事这项工作,同时农技部门又有现成的推广网络,以及和农民的天然接近性、农民对农技人员的高度信赖性,使得测土配方施肥的推进工作大大加快。
政府部门今年对测土配方施肥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在人财物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许多地方都配备了智能配肥机,一举解决了测土配方施肥的诸多难点。
测土配方施肥的原理非常简单:作物缺什么元素就补充什么元素,需要多少补多少,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作物的需要;同时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用量,以达到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省劳力、节支增收的目的。但实施难点是:农民并不知道土壤里的养分有什么、有多少,作物缺什么、缺多少;卖肥的商家和用肥的农民都没有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而技术推广部门又不生产肥料,企业生产又必须要达到一定的规模(如一批次500吨)以上才能生产。这也导致前些年测土配方施肥一直推广不快。
今年以来,智能配肥机在湖北、浙江、广西等地广泛推广使用,这种集测土、配方、供肥于一体的智能终端配肥新模式,相当于把配肥车间建到了农户家门口。在湖北江汉平原,一位农民拿着IC卡来为13亩农田配肥,不到两分钟,第一袋配方肥就出现在面前。
据专家介绍,智能终端配肥设备是工业机械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农户只要在上一年的冬季自己取土送到配肥点,智能终端配肥网络就会记录并保存每个农户、每块田的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种类信息,并发给农户一张记录了这些信息的IC卡。用肥时,配肥站工作人员使用IC卡“人机对话”,智能终端配肥设备就能计算出符合某块田某种作物这一季所需要肥料的各养分的数量,并指令一铵、大颗粒尿素、颗粒氯化钾以及中微量元素等原料按不同比例从进料口输入,一块田一配方、一袋肥一加工。
在这里,既可监管配方,亦可追溯配方肥质量。配肥设备生产厂家、当地土肥站、配肥网点组成了一个小型的局域网,土肥站可以在后台校验配方,进行行业监管。智能终端配肥设备的电脑就是一个电子账本,配肥数据自动生成了表格,每一袋肥的质量都可被追溯。目前,江汉平原及其周边地区有109个智能终端配肥网点,每年可为40万亩耕地“量身定做”配方肥3万多吨。
对化肥市场影响深远
测土配方施肥的作用是巨大的,农业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据对农户抽样调查,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田块,小麦、水稻、玉米亩均增产3.7%、3.8%和5.9%,增收30元以上,蔬菜、果树等园艺作物亩均增收100元以上;促进了生产成本和资源消耗“双节”。在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一般每亩减少不合理施肥量1―2公斤(折纯)。截至2011年,全国累计减少不合理施肥700多万吨,据专家推算,相当于节约燃煤182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730万吨,减少氮、磷流失6%-30%,有效减轻了面源污染。加速了施肥结构和肥料产业结构“双优”。促进了肥料产业、施肥结构优化调整,配方肥施用比例逐步上升,氮肥用量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初步控制;推动了科学施肥水平和肥料利用率“双提”,通过专家组对肥料利用率测算和验证试验分析,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粮棉油作物氮、磷、钾肥平均利用率分别为37%、22%和46%,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氮、磷、钾肥平均利用率分别提高6%、4%和1%。
2011年全年全国配方肥施肥总量为560万吨(折纯),约占全国所有耕种用肥总量的10%,作为底肥使用的配方肥已经占到全国底肥总用量的20%-30%。农业部提出的目标是,2-3年后,我国配方肥要占到底肥的60%,力争2015年化肥利用率提高3个百分点,测土配方施肥要 从“配肥到户”到“施肥到田” 。
农民参与测土配方施肥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农民在传统用肥条件下,增产已经相当困难,特别是种田大户,迫切需要根据测土配方,有针对性用肥,降低投入提高效益。化肥价格涨幅越大,农民对测土配方施肥的需求就越迫切。
另外,测土配方施肥还在向更深层次发展,除了大田作物外,果蔬、园艺方面的测土配方施肥也越来越多,湖南等地林业测土配方施肥也在启动。
测土配方施肥对化肥市场的影响深远。我国每年化肥消费总量约为折纯量5000万吨,年增长率约3%,测土配方每亩至少能减少不合理施肥1千克,全国18亿亩耕地,如果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相当于每年要减少不合理施肥180万吨,相当于5000万吨的3.6%,与目前的化肥消费年均增长率3%基本相当,意味着今后化肥需求增速可能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影响最大的是氮肥,因为我国氮肥施用过量的现象比较突出,而钾肥则普遍表现为施肥不足,钾肥需求量还可能出现一定增长。未来要通过深化测土配方施肥来带动肥料产业结构优化。
11月10日,在山东潍坊召开的第十三届磷复肥产销会上,农业部种植司黄辉处长做了《现代农业与科学施肥》的演讲,提出科学施肥应达到测土配方施肥范围扩大、施肥结构优化、化肥利用率提高等一系列目标。
1.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目标覆盖到所有的农业县,引导企业参与,整县市推进策略。培养农民科学施肥技术,让其转变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提高农化服务。
2.大力开发利用有机肥资源:一是开发利用有机肥;二是扩大秸秆还田;三是研发推进新型肥料。
目前农业部大力推行农企合作推广配方肥,目的是:技术入户、配方肥下地和肥料产品结构优化。企业可以通过建立销售网点、建立配肥服务网点和建立农化服务组织等方式进行参与。
整体看,随着测土配方施肥的不断深入,将对我国的化肥使用量及化肥品种结构产生较大影响,化肥企业应密切关注其变化,积极投入到测土配方施肥工程中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