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业界动态 >> 研究动态
院士称中国耕地不到世界10%却耗掉全球1/3化肥
除了广受关注的政协关于绿色农业的“一号提案”,食品安全问题是否可防可控、有机食品如何名实相符,都使得今年政协农业讨论组的讨论成为焦点。

  由此,《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日前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政协常委武维华,他指出,过去几十年,尽管粮食一直在增收,但农业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照中国现在的农业生产环境,几乎没有可能生产真正意义上的有机食品。

  尤其引起武维华注意的是——中国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却耗掉了全球化肥总量的三分之一。他对此建议称,应按照供需关系生产化肥,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农业污染。

     氮肥过剩

        第一财经日报:你怎么看目前有机食品市场的现状?

  武维华:过去这几十年,尽管粮食一直在增收,但农业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了。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我们的粮食需求量实在是太大了,所以就玩命地生产,但是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方面考虑得不够到位,所以造成目前的这种状况。

  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农业生产环境已显著恶化,几乎没有可能生产真正意义上的有机食品了。在我国,可以逐步推进部分绿色有机的产品,但完全模仿欧美国家有机农场标准是不太现实的。

  我们学校有教授做过试验,同样的水稻品种,在与农民稻田条件基本相同的地块,如果采取完全不用化肥和农药的种植办法,稻谷的产量只有农民稻田产量的三分之一甚至更低。

  日报:既然如此,绿色农业又如何建立呢?

  武维华:今年“一号提案”提到水、肥、土地资源利用的问题,我想说的是,应围绕如何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农业污染。

  首先应搞清楚化肥(氮肥)的供需关系,应该按需生产,没必要生产那么多的化肥(目前我国的氮肥生产能力过剩近总量的1/3);其二是通过改良作物品种,以提高作物的肥料利用效率,当然,这是一个较长期的战略目标。

  我国耕地面积占全球耕地面积的8%左右,但是我们养活了全球超过21%的人,这是我们的成就,但是我们这不到10%的耕地,却耗掉全球化肥总量的三分之一,接近35%,前两年是32%~33%。

  而且,我国农作物生产中的氮肥利用率和生产效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分作物、分地区来统计,玉米(2448,0.00,0.00%)小麦(2490,1.00,0.04%)氮肥的利用率只有百分之二十几,发达国家的氮肥利用率可以超过50%,接近60%。

  一般来说,在我国越是发达的地区,化肥用量就越大,浪费也比较多,而贫困地区及一些少数地区,化肥使用量还不够,达不到国际上的平均水平。沿海发达地区氮肥合理的使用水平,每公顷大概能减掉将近900万吨,而不发达地区有些施得不够的地方,还可以补进去300万吨左右,所以我们有可能减少约600万吨氮肥的施用量。

  在化肥生产方面,过去的布局有失误,造成了目前氮肥生产能力过剩约30%的状况。

     突破底线后

       日报:对于中国来说,最重要的是农业的生产要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这被看成是一个底线,你怎么看待这个底线?

  武维华:这个底线已经被突破了,我们国家曾在1996年的世界粮食大会(罗马)上向全世界承诺,我们的粮食自给率将不低于95%,但去年的自给率降到90%左右。如果没有有效的措施,进口进一步扩大是必然的。

  2012年底海关统计,我们进口大豆(4710,-5.00,-0.11%)5838万吨,全球的大豆贸易量只有9000万吨,全球大豆贸易量的三分之二被我们买走了,现在还有一个观点,说大豆不算粮食,我个人不同意这种观点。比方,现在女生一天三两米饭足够了,如果肉、蛋、奶、油什么都不给你吃的话,你一天吃一斤粮食可能都不够。“文革”期间我在学大寨的工地上劳动,一天三斤玉米面吃得干干净净,因为肉、蛋、奶、油什么都没有。

  计划经济的时候,城里一个人一个月2两油,一年2斤4两,而当时90%以上人口都在农村,都没有油。而现在,全国平均一个人一年消费掉40斤油,已经超过日本和韩国的食用油消费量。

  日报:虽然说保证吃饭是第一问题,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食品安全的问题。

  武维华:现在食品安全问题,弄得全国人民人心惶惶,草木皆兵。

  事实上,很多食品安全领域,有的安全问题,媒体放大了,有的安全问题没报道出来。例如农药的问题,按国家规定的标准它没有问题,问题是,好多农民在用国家不准用的,高毒低效的农药。因为好多生产厂家偷偷地生产,它便宜。

  事实上,真正的高效低毒农药还是很安全的,好多农药打上一个星期就没事了,它往往还有针对性,比方说它是杀昆虫的,那它对昆虫的神经系统有毒害,对人没毒害。
       

作者:郭丽琴 丁灵平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日期:2013-03-14 【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武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