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业界动态 >> 研究动态
2014年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术年会报告及热点
以“现代大农业的植物营养与肥料”为主题的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八届三次理事扩大会暨2014年学术年会在哈尔滨开幕,来自全国600余名植物营养与肥料界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从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的理论与决策、植物营养生理、高效施肥、新型肥料及其应用、营养诊断与测试等方面开展研讨。
  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名誉理事长林葆、副理事长刘宝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党委书记陈金强、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土肥处处长李荣、黑龙江省农科院院长韩贵清等到会做重要讲话。
  会议认为,随着中国新型城镇化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极大地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肥料是现代农业不可或缺的战略物资,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本保障,然而,由于不合理使用肥料,给农业及其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要实现中国现代农业的宏伟目标,植物营养与肥料学科任重而道远。
  专家们一致认为,在保证作物持续增产和降低环境污染风险的双重要求下,科学施肥与肥料创新势在必行,本届会议对推动中国生态文明和现代农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为期两天的会议从养分循环与环境、植物营养生物学、高效施肥技术、肥料创新与产业发展四个方面展开研讨和交流。作为新型肥料专业委员会主任,本人主持了肥料创新与产业发展分会场的报告,本次会议,有二个热点问题,一个是含氯化肥,特别是氯化钾的应用问题,二是有机碳营养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热议。知名农业专家呼吁植物营养肥料届应尽快纠正“忌氯作物”的错误概念,还“含氯肥料”正确的评价。
   “忌氯作物”概念在中国传播并延续这么多年,罪魁祸首是“翻译”的问题。外文资料中的“Cl sensitive crop” 应该翻译成“对氯敏感作物”,而不是“ 忌氯作物”,因为一个翻译的错误,农民在烟草、马铃薯等作物施肥上谈“氯”色变,由于对氯化钾的错误认识,更导致中国复合肥企业大量生产硫酸钾型复合肥。  作为一种微量元素,氯是作物生长中的营养元素。作物能否施用含氯化肥,如何施用要与土壤联系起来。要判断某种土壤能否施氯,最好的办法就是测定土壤饱和溶液EC值和氯含量。然后根据作物决定用量。有研究表明,含氯肥料在盐碱土慎用,对氯非常敏感的作物慎用,淋洗不足的温室作物慎用。除此之外,中国大部分土壤地区,绝大部分的作物都可以持续施用含氯化肥。特别在有降雨和灌溉条件的地区,施用含氯肥料是安全的。且少量多次施用可避免产生盐害。对水溶性肥料产业来说,相对于硫酸钾,氯化钾价格更低、养分浓度更高、溶解速度更快,反而是水溶肥的首选原料。据介绍,目前国外硫酸钾的使用数量仅仅占钾肥比例的2.8%,而中国是30%多,50%含钾量的硫酸钾在国内的批发价是3500元/吨左右,而62%含钾的氯化钾批发仅为2100元/吨,价格差异明显。
    关于有机碳营养,专家表示,碳元素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六大元素之首,土壤有机质不足将引发作物“碳饥饿”,但仅用矿质营养理论难以解释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出现的有机碳营养现象。应逐步建立与矿质营养理论相辅相成的有机碳营养理念,催生新的有机碳营养肥料产业的发展。有机碳肥料能让作物根系直接吸收含有能量的小分子有机碳物质,让其参与体内代谢,从而起到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的作用。所以,含有小分子有机碳物质的肥料对农作物增产明显,市场销路也好。农田试验表明,与传统肥料相比,有机碳肥可使花菜亩增产35%,萝卜增产22%,水稻增产12.6%等,并提高作物抗逆性。大量试验证明,向土壤中施加“碳”(指作物根系可直接吸收的水溶有机碳,即有效碳(EC)),作物机能和土壤小生态就发生了急剧变化。根系吸收有机碳营养,能促进作物提高叶片光合作用的效率。也就是说,“根吸碳通道”与“叶吸碳通道”是相互关联的,而在这种关联作用中,“根吸碳通道”是主动方。作物碳积累的“主力军”是空气中的CO2,而根部吸收的EC通过矿物质营养的增效作用,对土壤微生物和作物根系的促进作用,直接或间接提高了叶绿素的工作效率,使CO2 吸收转化率大大提高,从而打通“叶吸碳通道”。这就是农作物所需碳营养两“通道”之间的关系。有机碳营养理论为有机-无机复合肥及有机质类型的复合肥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比如各种增值肥料(都是含碳的有机质小分子,如海藻酸、腐植酸和谷氨酸、天门冬氨酸),这类肥料作为新型肥料的一种,市场发展前景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