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肥零增长引导行业转型 肥企环保增效成为必答题
近日,农业部出台意见提出,至2020年实现农药、化肥用量零增长,耕地酸化、盐渍化、污染等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农业部韩长赋部长视察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时,也重申了化肥"零增长"和肥料"减施"的核心内容,即实现畜禽粪便、秸秆和地膜的基本回收再利用的"一修复、两减少、三基本"方针。
上述一系列的措施,对农资行业来说,意味着持续恶化土壤环境将对未来的施肥模式产生重大影响。许多业内人士预测,肥料产业或将出现"拐点",进而引发长期来施肥理念的颠覆。
肥料零增长趋势不可逆转
尽管业界存在着对肥料零增长与粮食增产之间矛盾的声音,但中国拥有地球上7%的耕地,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却是全球总量35%.摒弃现行的高农药、高化肥、高残留、高污染的农业生产,推行环境友好型、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势在必行。
面对实现肥料零增长的目标,陈宏坤表示,有两条有效途径:
多途径促肥企转型升级
曾有学者表示,我国现在化肥的使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倍,发达国家的两倍。目前,我国农业面临的关键问题是种植主体过度依赖化学肥料,使得土壤耕地质量受到严重威胁。要想实现肥料用量零增长目标,未来必需要摆脱传统化肥思维定式的束缚,建立以化肥质量交换粮食产量的思想,实行有机+无机的新型施肥模式,不仅为其提供全方位营养供应,还能起到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耕地质量的双重作用。
第二,施肥技术要改进,采用农机和农艺相结合的方式,肥料施用和技术相配合,合理进行施肥;
第三,从长远考虑,植物营养理论要深入研究,平衡好肥料、土壤、作物三者的关系。
从发达国家看,减少化肥施用量也并未导致粮食的减产。以法国为例,2003-2005年的每亩化肥施用量较1990-1992年减少30.8%,而谷物却增产5.7%.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瑞士。2003-2005年该地每亩化肥施用量较1990-1992年减少46.7%,谷物也增产4.3%.
上述两地成功的关键则在于要科学、合理的施肥。此外,因地制宜也是提升施肥效果的有力举措,要充分了解土壤的各种限制因素后,根据作物的营养规律,注意施肥的安全浓度、合理用量、养分平衡,就能将肥料的效果充分发挥出来,达到减量增效的目标。
